在企改浪潮中,有些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借改制和转制之机,对金融部门的债务不负责任,逃避金融债务,造成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和贷款损失。
——企业产权重组,金融债务风险增强
湖北某公司隶属中国三江航天集团,该公司是在原三江航天集团下属的三个分厂的基础上组建的。为了支持该公司的建设发展,湖北省孝感市贷款余额达三亿余元。近几年,三江航天集团将该厂的三个分厂全部分解出去,使三个分厂成独立的法人单位,企业改制,产权重组,使该公司仅剩下5000万元汽车零配件的流动资产,几台机床和宿舍区,另加不到2000平方米的仓库,900多名在册工人90%下岗,其余从事三产。然而三亿多元的信贷资产全部由该公司承担。金融部门到该厂催收贷款时,该厂法人说,我是代人受过,我们现在连办公的地方都是人家的,工人几个月没有发工资,哪来钱偿还贷款。
——母体裂变,债务悬空
企业分块经营,独立法人,不是按照“负债跟着资产走,负债跟着有效资产走”的原则,而是借分块经营之机架空金融债务。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供销商场欠孝南区农村信用社贷款194.7万元,1997年该商场未同贷款人农村信用社协商,其上级主管部门又未征得贷款人的意见,竟批准将该商场一分为二成立两个法人单位——供销商场和光达有限责任公司,活的资产(商场大楼)全部归属光达有限责任公司,金融债务和其他债务一揽子由供销商场承担,然而供销商场名日商场没有门店,职工的工资靠清收货款发工资,根本无能力偿还贷款,而光达有限责任公司则生意红火。
事实上,企业借改制转制之机逃避金融债务,实际上甩掉了信用,甩掉了经济发展的后劲,失去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。这种现象得不到遏止,化解金融风险、保持金融稳定无从谈起。
法制日报王汉泉